知校史//名门之后,我们记忆深处的校友
日期:2019-01-12 17:35:38  发布人:admin  浏览量:179 打印本文

毛泽东主席的女儿--李敏

李敏在学校60周年庆典大会主席台上.jpg

(李敏在学校60周年庆典大会主席台上)

    “我是毛泽东和贺子珍的女儿。1937年的春天,我出生在陕北延安。那时侯,虽然条件很艰苦,但是因有父亲和母亲的关爱,对我来说,是一种无比的幸福。1940年初冬,父亲送我去苏联看望母亲。1947年回到祖国。1949年春,回到父亲身边。我在父亲身边度过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后,我先后在国防科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工作。先后任北京市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

    这是李敏同志自述简历时的一番话,言辞朴素得一如她的外表——留着五六十年代的那种短发,白白净净,说话时总带着微笑。和蔼可亲的样子不禁让人觉得眼前的她只不过就是一个普通的慈祥的母亲。

李敏生活照.jpg

李敏生活照)

    “做一个普通百姓、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做一个严于律己的人,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这是李敏同志那不平凡的父亲留给她的特别的嘱咐,也是贯穿她一生不变的信念。特殊的环境又给了她非同一般的生活历练,赋予了她肩承生命重轻的云水襟怀、松柏意志。这一切如今都化作了她嘴角那抹安详的微笑。

毛泽东与李敏.jpg

(毛泽东与少年时期的李敏)

    “敏”字源于《论语》的“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取“李”姓则是因为“李得胜”是毛主席在从事革命工作时所用过的毛润之、子任等十多个名字中特别喜欢的一个名字。于是,女儿从自己的名字中读懂了父亲对她的深切期许——继承父辈的事业,刻苦学习,做一个对革命有用的人。

    从1958年起,李敏在北京师范大学念的,专业是化学。1964年,她到国防科委机关当见习参谋,成了一名军人。飞机、导弹、原子弹,全是高、精、尖的军事科技资料,这与她学的专业完全不对口。因为是外行,看这些东西就越看越头晕脑胀。面对陌生的工作,她惟有一头扎进去,小学生似的不懂就请教,从头学,从实践中学。她时刻记着军人的职责——努力工作,坚决完成任务。这才是一个合格的军人。于是,李敏又像中学时啃四大古典名著那样,一个一个难点地攻破。天道酬勤。不久,资料能看懂了,能分辨了,工作顺手多了。不久,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正式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和父母亲一样,成了革命队伍中的一员。

    李敏同志一直记得父亲主张自己做名教育工作者。因此,她总是关心着祖国的教育事业。2006年,李敏和她的5名战友给上海希望工程办公室捐款120万元,要求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建一所希望小学。因为他们中的5个人都曾在阿拉善左旗插队落户,受到了当地蒙族牧民的关照。37年过去了,他们凑齐120万元,用于阿拉善左旗第六小学建造1600平方米的教学楼。

    2008年,已是71岁高龄的李敏同志不远千里地回到了母校——广州市八一实验学校,参加母校六十周年华诞庆典。她挥笔为母校题词,深情寄语:“希望广州八一学校越办越好!”这笔厚重的精神财富将极大地激励每一个“八一”人,在崭新的起点上更加勤奋拼搏,为延续先辈们的梦想而不懈进取,为“八一”灿烂的明天添上鲜艳、漂亮的一笔!

李敏给学校题词.jpg

(李敏为母校题词)

 

元帅之子--罗东进将军

罗东进将军在学校60周年校庆大会上发言.jpg

(罗东进将军在学校60周年校庆大会上发言)

    罗东进将军是罗荣桓元帅和我校第一任林月琴校长之子,他生于1939年2月12日(八路军115师东进山东前夕),湖南衡山人。

    195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9至1965年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后任第七机械工业部第25研究所技术员。1974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科研处参谋。1976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科技部参谋。1979年任第二炮兵第二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主任。1983年任第二炮兵技术装备部政治部主任。1987年任第二炮兵某基地副政治委员。1990年6月任第二炮兵后勤部政治委员。1997年11月至2002年11月任第二炮兵副政治委员。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9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

    2008年11月,罗东进将军以校友身份回到母校出席庆典,共叙校友之情。

 

周恩来总理的侄孙女——周晓瑾

孩子们簇拥着敬爱的周晓瑾阿姨.JPG

(孩子们簇拥着敬爱的周晓瑾阿姨)

    周晓瑾是周恩来的侄孙女,她喊周恩来叫七爷爷。

    1964年—1970年,周晓瑾在我校就读,周家良好的家风让她成为了一个自强不息的人。她是高级记者,是全国劳动模范,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是中共十六大代表。她曾担任广东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一职,是广东省首届影视名家。

    2018年4月12日,得知我校举行“恩来班”授牌仪式,她不顾自己身体的不适,坚持来到母校,亲自为“恩来班”授牌,并满怀深情为孩子们讲述她七爷爷周恩来的光辉事迹。

    她应邀为庆祝校庆70周年写了一篇长文《我和八一小学》(全文将另行登出),她在文中深怀感恩之情回忆了在母校学习期间的点点往事。文章最后写道:“人的命运改变,需要因缘和机遇。有了周恩来的家风,有了八一小学这片热土,有了像丑纪玲这样的老师们,有了八一精神的阳光,便有我:‘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陶铸的女儿-——陶斯亮

陶斯亮回母校参加60周年庆典活动时与时任校长刘世平合影.jpg

(陶斯亮回母校参加60周年庆典活动时与时任校长刘世平合影)

陶铸同志的女儿陶斯亮对母校的培育之情念念不忘,她说:“我非常感谢母校给了我一个最纯真的童年,为我以后的正直与正派做人,培了第一把土,浇了第一瓢水。”

 

赵紫阳的女儿—赵妞妞

赵妞妞感恩母校.jpg

(赵妞妞感恩母校)

    赵紫阳同志的女儿赵妞妞曾在我校就读。时至今日,她仍深深地感激母校对她的培育:“八一小学给了我人生第一个社会启蒙教育。我感恩老师们对我的启迪和教化,感谢同学们对我的帮助。正是因为他们,才有了我今天的一点成就。”

    陶铸同志的外甥刘志修、赵紫阳同志的儿子赵二军也曾在“八一”就读,他俩满怀深情,题写了感人至深的对联。上联是:“先辈逐鹿辽沈中原粤海泽八一学校典庆甲子”;下联是:“师长树人厚德明智强体佑万千弟子鼎盛九州”。

    他们,是名人之后,也是我们记忆深处的校友。他们,和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一样,奋斗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为社会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难以忘却曾经在母校的青春岁月,心中永远铭记着母校的深恩。这些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深深地鼓舞每一个“八一”人,在崭新的起点上更加努力奋斗,为母校的发展添上感人的一笔,为延续先辈们的梦想而不懈进取。

    春花秋实七十载,桃李芬芳满天下。无论是名门之后还是来自普通家庭,从战火年代到和平时期,学校培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 亲爱的各界校友们,您曾经伴随母校走过风走过雨,走过春夏与秋冬,因此,母校70周年的庆典又怎能少了您的身影?来吧,亲爱的校友,让我们相约相聚70周年校庆,来母校叙旧,为母校打CALL!

核发:admin 点击数:179 收藏本页